不要囤積你的作品

仿遊戲《戀與製作人》官方胖寶寶畫風畫的暖冬戀歌李澤言
仿遊戲《戀與製作人》官方胖寶寶畫風畫的暖冬戀歌李澤言

繪畫

前幾天,我的朋友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了我的帳號。在那個平台上,我只專注發布我的繪畫練習,她也因此得知我已經學習繪畫大約有半年時間了。

我不是美術生出身,在此之前除了有在學校美術課上受過一點美術訓練外,我基本上沒有怎麼受過正式的美術訓練。不過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各類形式的創作,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,我都處在「想要會畫畫,但不怎麼會畫畫」的狀態。一直到半年前,我才終於下定決心在業餘時間拾起畫筆、開始練習畫畫

也分不清是否是場面話,總之朋友在看了我這半年多來的練習作品後連連誇我畫得好看。但是現在讓我回過頭去看那些曾經的作品,我只覺得似乎已經不滿足我對自己的要求了,很多作品如果我之前沒有發布,也許我現在也不會想發布了──意識到這點讓我覺得很高興:

現在我之所以覺得它們不夠好,不是因為當時我並沒有拚盡全力、用心創作每一個作品,而是因為我的能力提升了,如果現在再重新創作一遍,應該能夠得到更好的結果──這半年來原本感知不到的進步,在長時間的記錄之下也終於變得清晰可見


寫作

而這也讓我驚覺:我似乎也應該趕緊為我的寫作創作找個公開紀錄的渠道。

雖然我幾乎是同時開始學習繪畫和寫作,但和繪畫不一樣的是,我並沒有在我完成寫作後就把我的文章進行公開發布,讓我的作品有機會被別人看到、並得到反饋──相反地,一直到現在,我都還是將我的寫作作品囤積起來,想著等到哪一天我真的成為了一個「有資格和大家分享想法的人」後再進行發布。

然而在經過這次的經驗後,我發現這樣的心態並不可取。原因不僅是因為我不斷地「向內」進行思考寫作,而沒有「向外」尋求反饋──這個過程一直在加深我對自己所堅信事物的執著、變得更加鑽牛角尖,導致原本幫助我思考的工具逐漸成為限制我思考的囹圄──更重要的是:就像學習繪畫一樣,由於我不斷寫作輸出,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和成長,於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逐漸提高,可能過些時間在回頭看我之前的作品,我又會覺得不夠滿意、不足以發佈在網路上。

再者,「有資格和大家分享想法的人」這個命題本來就不對,或者早就已經滿足了:只要願意寫、願意抒發自己的情緒、願意記錄自己的生活,每個人都有資格分享自己的想法──寫作分享這回事不必等到大富大貴、或者功成名就後才稱得上「有資格」去做。每個人的人生歷程都不一樣,只要願意分享、願意和別人產生連結,原本屬於自己的旅途也許就有機會給別人帶來一些新的想法,成為彼此共同的故事


總結:把自己當成業餘愛好者,樂於分享創作路上的所見所聞

之所以對待兩者有不同的處理方式,其實在 Austin KleonShow Your Work 這本書裡寫得很明白:對於繪畫,因為我本來就抱著業餘愛好者的想法去做,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樂於分享自己在學習路上大大小小的成果;然而對於寫作,我卻把自己想像成專業人士──也就是我原本想的「有資格」寫的人──於是我就覺得必須等到自己足夠厲害之後才能夠進行寫作分享,從而一直囤積著自己的創作。

但是這樣果然是不行的。

所以我決定從現在就開始抱著「分享」的想法來進行寫作輸出。就像我學習繪畫一樣,把自己當成學習寫作中的業餘愛好者,樂於記錄並分享一路上的所見所聞。

當然,如果這些文字能夠為你帶來一些新的觸動、而你也願意和我分享你的想法的話,那我們一起創作的文字就會成為讓我們之間產生連結的橋梁──如果能夠有那天,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。

分享你的喜歡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